5月25日下午,聊城市政府新聞辦召開“聚焦‘六個新聊城’”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東昌府區專場,邀請東昌府區委常委、副區長梅永杰,東昌府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江崇波,東昌府區衛生健康局局長劉凱生,東昌府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局長譚憲鵬,共青團東昌府區委書記楊曉,圍繞“放大主城優勢彰顯首善品質——為建設‘六個新聊城’貢獻東昌府力量”介紹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梅永杰表示,水秀城美、平疇披綠是饋贈給東昌府區的寶貴財富,也是這座城市賴以生存的綠色命脈。東昌府區把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發展命題的應有之義,全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空氣優良天數達到238天,優良率65.2%;基本消除劣五類水體和黑臭水體,7個國控、市控考核斷面達到考核標準;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均達100%;持續開展揚塵、燃煤等十大專項整治行動,投資3500萬元完成了81個村莊生活污水治理,扎實推進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依法打擊各類環境違法行為,生態環境持續改善。
立足新起點,東昌府區將進一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做好中央和省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堅持點面結合、綜合治理,深入推進工業企業、機動車、餐飲油煙和揚塵等領域專項整治,全力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積極整合多方監控力量,加快建設高空瞭望系統,努力打造環境監管平臺,提高精準治污、科學治污水平。抓好“一河一策”方案落實,確保河湖違法違規問題動態清零。嚴格落實入河排污口規范整治要求,確保周公河、西新河、班滑河等重點河流斷面水質全面達標。加快推進聊位河等河流景觀綠化提升,打造貫穿城區的濕地生態走廊。持續推進土壤污染監管、治理和修復,嚴厲打擊偷存、偷排、偷放和違法違規處置危廢行為,推動生態環境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
百姓的一張張笑臉,一個個點贊,是對城市建設成果****的肯定和注解。東昌府區堅持功能與品質并重,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大民生領域投入,努力建設有高度、有厚度、有溫度的宜居之城。持續加大民生投入,成功創建全國提升學生閱讀素養課題試驗區,啟動實施學前教育“春苗行動”計劃,聯合聊城公交集團開通首批“春苗直通車”,35輛****用車、34條運營線路涵蓋城區17所幼兒園,有力滿足全區群眾“入公辦園”“接送幼兒”需求。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城鄉居民飲水實現了“同網同源同質”。啟動母向莊鄭樓片區等4個棚戶區和27個老舊小區改造計劃,363個無物業小區實現兜底管理。加快班滑河河道治理,啟動了青周渠、南環河景觀提升工程。實施歷史文化街區保護提升工程,建筑院落修繕、景觀風貌整治等13個項目成效明顯,北關街華麗綻放,東關街、米市街初現風姿。完成了龍山南區等9個小區、育生街等16條小巷的雨污分流改造,對劇團西路等10條道路、益民胡同等53個胡同進行了高標準提升,渠化路口6處,治理城區積水點7處,建設愛心驛站22處,深度保潔、垃圾分類試點、治理馬路經營等取得明顯成效。加快建設“健康東昌府”,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態化工作的同時,著力提升基層醫療衛生優質服務水平和計生優質服務水平。全區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1.2%以內,城鄉低保做到了應保盡保,各項民生事業的蓬勃發展讓人民群眾的高品質生活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立足新起點,東昌府區將進一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立足提升城市功能品質,以“小切口”撬動“大民生”。用心思下力氣把高鐵新區規劃建設好,加大道路、學校、醫院等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讓聊城人盼望已久的“高鐵夢”早日實現。加大城市基礎設施投入和智慧化、生態化、節能投入,加快推進4個棚戶區改造,加快49個安置區建設,確保完成27個老舊小區改造,讓群眾居有所安。抓好29條新建道路和17條續建道路建設,推進5座橋梁工程,進一步暢通城市脈絡。啟動52條背街小巷、443個小區雨污分流改造,打造10條**美街巷。加快玉皇皋公園等項目建設,推動歷史建筑活化利用、街區業態提升,6月底全面完成13個歷史文化街區的改造提升,使老街區煥發新活力。持續擦亮“小棉襖”“希望小屋”“水城驛站”等公益服務品牌,讓每一位群眾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溫暖。牢牢守住文明城市創建主陣地,嚴格履行工作主動匯報、工程主動對接、資金主動投入、責任主動擔當的“四主動”紀律,大力實施“信義東昌”評價體系建設,動員全區百萬市民行動起來,市區聯動、上下一心,爭做文明城市的文明主人,共襄文明城市創建之舉。
梅永杰**后表示,道阻且長,行則必至。東昌府區將以市第十四次黨代會精神為引領,扛牢主城區發展責任,全力抓好各項任務落實,加快推動“六個新聊城”美好愿景率先在中心城區變成美麗現實,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聊城貢獻東昌府力量。